现代生活无时无刻不经受着冲击,滚滚历史八面来风,如何在纷纭中走自己的人生路?将阅读梁永安老师的《阅读、游历和爱情"》一书过程中的所得、体会记录于此。

关于自我,涉及多个层面。一个是本然的自我,一路成长过来所形成的自我,是以往你所有选择的结果。另一个是想象中的自我,是经过自我意识洗礼,变形折射而来的,不是本真的自我。还有一个是理想中的自我,即自己觉得我应该是怎样的。

认识自己的过程就是寻找本然自我的过程,首先一定要了解自己在社会和历史舞台上所处的位置,而不是做一个漫无目的的自然人,现在很多人看不清自我,就是不知道自己所处在什么位置上,有什么样的价值,千万别在你还没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,就把自己固定了。

在失去坐标的转型时代,青年人该如何定位自己?青年要认识自我,不能坐在房子里,坐井观天,往往需要在不完美的探索中认识自己,有痛苦,有欢乐,于痛苦中发现自己活着,于欢乐中发现自己还很平庸,在这个过程中,才逐渐知道自己热爱什么样的生活,跟什么样的世界联系在一起。这就是所谓青春的激情。

在这个过程中 孤独是很重要的环节,年轻的时候扔了很多珍贵的东西,到后来才发现,当年所藐视的、不值一提的东西才是最宝贵的,我们经常将无意义的东西误以为宝,只有在孤独中、在自己的选择里,体会出来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。

本然的自我一定是不完美的,但确实独一无二的,人只有受到阻力时,才能触动自己,反思自己的生命是否真实。一个人一旦通过这种野性的方式触动自己,心里便会一片透亮,感觉特别有价值感、幸福感,而人一旦体会到这种感觉,就不肯放弃了。这种愉悦一定是在路上探索才能体会的,不经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。

希望我们这新一代的人有生而为人的生命的连续性,在他的儿童、少年、青年、中年、老年各个时期,都能活得很真实,是一个由内向外生活的人,而不是由外向内、活在别人眼光里的人。

书中也有梁老师关于人格、修养的阐述,但我其实不太赞成梁永安老师在这本书中对于好人的定义,人格的好坏不能与认知是否清醒、人生价值是否实现相关联,单纯的、愚昧的、不思进取的人可能有一个发自内心对外在释放善意的人格,所幸的是对于道德在于人格的重要性,跟梁老师的看法还是一致的,就像康德所说,“ 有两种东西,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,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,不断增长,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。”

我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,活着是为了什么? 很多人是以获得为目的的,但是一个人究竟需要多少获得?很多人不珍惜自己,把自己放在虚荣、竞争等相对价值里,以为这样就可以令人羡慕,但最终又有怎样的价值呢?我们有可能正在恶的链条上发力,争取着虚名浮利,仅仅以周围的人为参照人群——我要过得比他们好,这其实是对自己价值非常大的贬低。

真正有价值的是寻找、珍惜自我,懂得这个世界的自由,珍惜个人生命的自由,关注自己的价值和社会需要的价值,确认自己能够做些什么,最终做出一些跟别人不一样的事情,为社会增添一些亮光,而不是执着于千篇一律的东西。这时,我们才会有一种全新的生命观。

最后,送给大家一句我很喜欢的话,这也是目前我对于生活的态度,“ 拥有可以接纳并允许一切发生的可能,从自我出发去分享表达,但不对反馈反响抱有限定的期待 ”。